通知
此博客运行在jpress系统上,如果你喜欢此博客模板,请加QQ群:1061691290(whimurmur模板/jpress插件),免费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313人浏览 / 0人评论 | 作者:whisper  | 分类: 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作者:whisper

链接:http://proprogrammar.com:443/article/125

声明:请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章节总结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短暂的三个“政府”时期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1)政党性质: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
    (2)统治性质: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
    (3)政权特点:庞大军队,特务系统,保甲制度,控制舆论。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共产党

    八七会议(中国共产党史上第一次转折会议):

    (1)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选举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

    意义: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南昌起义: 1927 年 8 月 1 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建军)
    秋收起义: 9 月 9 日,受挫后转移至井冈山;
    广州起义: 12 月 11 日,失败。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红旗能够打多久以及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必然结果
    《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

    (1)指导思想: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2) 1928 年井冈山土地法: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3) 1929 年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有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4)阶级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5)土地分配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地位: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注:区别于《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党中央领导机关的三次“左”倾错误——

    第一次: 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 1930 年 6 月至 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 1931 年 1 月至 1935 年 1 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持续时间最久、危害最大)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

    (1)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2)革命道路问题:以城市为中心;指令红军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3)土地革命问题:打击富农,“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4)军事斗争问题: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5)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宗派主义,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三次“左”倾错误的出现原因:

    (1)内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外因: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根本原因: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危害:
    其最大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1)时间: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
    (2)内容: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和挽救了中国革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注:上一次转折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5 年 10 月 19 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主力红军长征结束; 1936 年 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

    意义:

    ①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②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③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1) 1935 年 12 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的问题。
    (2) 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说明了中国革命战略方面的诸多问题。
    (3) 1937 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亲爱的读者:有时间可以点赞评论一下

点赞(0) 打赏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