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此博客运行在jpress系统上,如果你喜欢此博客模板,请加QQ群:1061691290(whimurmur模板/jpress插件),免费下载使用

第三部分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25人浏览 / 0人评论 | 作者:whisper  | 分类: 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作者:whisper

链接:http://proprogrammar.com:443/article/128

声明:请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章节总结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三个结束:

    (1)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政治上翻身成为主人;
    (3)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两个改变:

    (1)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和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景;
    (2)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三个标志:

    (1)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3)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两大任务:

    (1)近代以来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完成;
    (2)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性质的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2)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一,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个体经济
    第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性质)
    第四,合作经济(过渡性质)
    第五,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性质)

    注:国营经济占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是主体

    (3)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困难

    (1)军事上: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
    (2)经济上:经济十分落后;
    (3)外交上:西方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
    (4)党建上: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

    新生的共和国面临两大任务:

    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生产关系
    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紧迫问题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第一,在军事上继续追剿国民党军事残余, 1951 年 10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大陆基本统一
    第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注:前上次颁布的土地法是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注: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50 年 6 月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到 1952 年底基本恢复国民经济。
    (3)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确立了“三大外交方针”及进行了抗美援朝。
    (4)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第一,在党政机关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第二,在资本主义性质企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抗美援朝战争

    起因:

    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同时命令其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经过结果:

    中国政府在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毅然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 1950年 10 月,志愿军赴朝作战。终于在 1953 年 7 月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性质: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的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第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注:区别于资本主义工业化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背景:

    社会的两大变化:

    (1)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无产阶级 VS 资产阶级
    (2)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占到半壁江山。

    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毛泽东比喻为“一体两翼”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比较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极具中国特色的过渡道路:

    生产力——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同时并举。

    (1)工业化: 1953 年新中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极大地壮大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力量,为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任务的提出

    土改后提出合作化的原因:
    ①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②农民生产经营仍困难,小农经济不稳定,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

    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

    ①形式: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②道路: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③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④原则:自愿和互利;
    ⑤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⑥标准:是否增产。

    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

    时间: 1956 年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意义:中国农村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

    手工业合作化的完成

    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②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步骤: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
    ④时间: 1956 年底基本完成。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1)定义: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2)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两面性;
    (3)作用:增加产品供应、扩大商品流通、维持工人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4)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利用和限制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5)步骤: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个别企业;全行业)。
    (6)办法: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亲爱的读者:有时间可以点赞评论一下

点赞(0) 打赏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