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此博客运行在jpress系统上,如果你喜欢此博客模板,请加QQ群:1061691290(whimurmur模板/jpress插件),免费下载使用

科学社会主义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5745人浏览 / 0人评论 | 作者:whisper  | 分类: 考研政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作者:whisper

链接:http://proprogrammar.com:443/article/205

声明:请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框架图

    章节概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从 16 世纪初期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算起,社会主义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苏东剧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 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的建立
    1848 年欧洲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2.巴黎公社革命
    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

    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十月革命的胜利
    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以及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 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第三,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掀起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第四,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个时期: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第二个时期: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第三个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2.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第三,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2.斯大林与苏联模式
    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
    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 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1.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 1944 年到 1949 年的 5 年间,欧洲和亚洲有 11 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20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3.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
    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 1/3,领土面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 1/4。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过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 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领袖个人,把纠正领袖的错误发展成全盘否定苏共的奋斗历史,直到丑化和歪曲历史,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理想信念,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崭新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30 年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然而,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当代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阐发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

    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反对任何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错误倾向。
    第二,要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在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不能不具有长期性
    其原因主要有: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 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3.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实践证明,不同国家试图用同样的“一条道路”“一种模式”发展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
    4.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1)在实践中开拓前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其次,社会主义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再次,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某种曲折并不改变社会主义的前进趋势。
    最后,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须有开拓奋进的精神状态。
    (2)以自信担当、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光明未来。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
    其次,充分估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最后,坚定信心,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走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


亲爱的读者:有时间可以点赞评论一下

点赞(0) 打赏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