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此博客运行在jpress系统上,如果你喜欢此博客模板,请加QQ群:1061691290(whimurmur模板/jpress插件),免费下载使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项突破

5601人浏览 / 0人评论 | 作者:whisper  | 分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标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作者:whisper

链接:http://proprogrammar.com:443/article/408

声明:请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绪 论

    考点狂背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1新时代

    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1.2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②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考点狂背2: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1有理想

    ①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②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软骨病”,难以在时代洪流中成为砥柱新人。
    ③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2.2有本领、有担当

    ①不断增强的本领才干,是青春焕发光彩的重要源泉。
    ②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③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考点狂背3: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3.1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相辅相成: 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2)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3)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3.2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

    3.3法治素养

    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考点狂背4:人生与人生观

    4.1人的本质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4.2人生观的内容

    (1) 人生目的: 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2) 人生态度: 回答人怎样活着。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该是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
    (3) 人生价值: 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4.3人生观与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

    考点狂背5: 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①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③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国家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广大青年思考人生(价值、幸福、得失、理想、择业)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 把个人之小我和国家(社会)之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在为社会(国家、集体、他人)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书写大写的人生。(万用答题模板)

    考点狂背6: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6.1“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6.2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考点狂背7: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7.1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1)自我价值: 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社会价值: 对社会、他人所做的贡献

    7.2两者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②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7.3评价标准

    社会价值

    7.4评价方法(原则)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7.5人生价值的实现

    考点狂背8: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8.1树立正确幸福观

    8.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8.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8.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胜不骄,败不馁)

    在人生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8.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8.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分析题预测1.1】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的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黄文秀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2)为什么说“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生是大写的人生?

    (1)黄文秀的事迹, 体现了她“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只有自觉把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不为狭隘私心所扰,不为浮华名利所累,不为低俗物欲所惑, 才能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2)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在于社会价值。具体而言,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黄文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她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悔的青春,书写了大写的人生。

    【分析题预测1.2】 淡泊名利、 不计得失

    习近平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1)“淡泊名利”的张富清对我们看待得失有什么启示?
    (2)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张富清的事迹启示我们,正确看待得失, 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惧怕一时的失,也不要满足一时的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代表这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家与社会的兴衰,与每一个人得失都息息相关。 国家和人民的得失才是长远的得失。 看待得失, 还要把格局放大一些, 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国家的得失才是大的得失。要淡泊名利,只有追求高尚的道义,跳出对狭隘利益的计较,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能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书写大写的人生。
    (2) 个人之小我,与国家集体之大我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在必要时作出牺牲。“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

    【分析题预测1.3】 做奋斗者、谋大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讲:“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1)为什么说奋斗者是最享受幸福的人?
    (2)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

    答案要点:
    (1)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的困苦与幸福的快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的幸福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 在奋斗中,个人不仅获得知识、提升能力,而且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精神更加充实、满足,更加幸福。 所以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2)马克思所说的: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指的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    上。相反, 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习近平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奋斗中,做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分析题预测1.4】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幸福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1)如何评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幸福观?
    (2)在幸福问题上如何正确看待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1)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幸福观,是错误的人生观在看待幸福问题时的反映。 这些错误的幸福观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扩大了物质方面的需要,而忽略了精神生活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需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物质欲望和一己私利。 广大青年应当认清这些错误思想和腐朽观念的实质,正确认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谱写自己的幸福生活。
    (2) 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快乐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快乐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幸福与物质财富占有的数量不是正相关的,但与内心精神的满足却是成正比的。如果把幸福仅仅维系在物质欲望上,那么这种幸福就注定不能长久,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要更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才会有持久的幸福。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考点狂背9: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9.1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超越性、实践性、 时代性
    (3)信念的内涵: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4)信念的特征
    ①信念具有执着性。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②信念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信念; 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在信念体系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高层次的信念。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
    (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考点狂背10:崇高的理想信念

    10.1为什么要马克思主义信仰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④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考点狂背11: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1.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11.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
    (3) 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青年人要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于追求个人理想,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11.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分析题预测2.1】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1)青年人应该如何实现立志高远与脚踏实地的统一?
    (2)如何看待伟大梦想实现的过程?

    答案要点:
    (1)广大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志向。 立志当高远, 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立志须躬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2) 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过程。 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不怕吃大苦、耐大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考点狂背1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2.1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12.2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12.3中国精神的意义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是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考点狂背13: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3.1爱国主义

    (1)内涵: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体现: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国家
    (3)特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3.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1)基本要求: ①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③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④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3)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4)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3.3做忠诚爱国者

    (1)维护祖国统一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考点狂背14: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4.1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14.2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①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③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14.3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②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分析题预测3.1】 让爱国奉献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1)新时代青年应该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如何在爱国奉献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答案要点
    (1)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新时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2)在爱国奉献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就是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在爱国奉献的社会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广大青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爱国奉献的社会实践,砥砺品质,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悔的青春,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点狂背1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5.2核心价值观: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
    (3)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

    15.3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
    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③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15.4坚定价值观自信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15.5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青年人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
    狂背提示:扣好人生的扣子这段论述既可以用来阐释青年人要尽早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用来阐释青年人要尽早的养成好的品德,详见第五章后分析题预测。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考点狂背16: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6.1道德的含义、起源与本质

    (1)含义(调整手段):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起源:
    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
    ②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③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本质之一: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道德。
    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新旧经济关系更替之后,新的道德必将取代旧道德而居于主导地位。
    ③道德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
    ④道德具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既表现为道德的历史继承性,也表现为道德的主观能动性。
    (3)本质之二: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道德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区别于法律)
    (3)本质之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来改造和提升现实

    16.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功能: 基本功能包括认识功能(反映)、 规范功能(指引)、 调节功能(纠正),此外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2)作用:
    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6.3道德的变化发展

    (1)历史类型
    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
    (2)发展规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
    (3)进步表现
    ①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③道德的发展和进步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考点狂背17: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7.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①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②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③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④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⑤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①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②反对复古论和虚无论。 复古论,认为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恢复中国“固有文化”,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道德体系。 虚无论,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17.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①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④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⑤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17.3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道德问题上把握好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考点狂背18: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18.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1) 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原则是集体主义
    ①内容(详见第一章后分析题预测)
    ②层次:
    最高层次:无私奉献、 一心为公
    较高层次:先公后私、 先人后己
    基本要求: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18.2“四德”

    18.2.1社会公德

    (1)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2)网络道德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为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

    18.2.2职业道德

    (1)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和最高目标指向
    (2)择业观
    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②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和创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青年人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基层、面向国家建设第一线去选择自己未来的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③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青年人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在未来适应多种岗位
    (3)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18.2.3家庭美德

    (1)内容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8.2.4 个人品德

    (1)内容
    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
    (2)作用(详见本章后分析题预测)
    (3) 修养方法(详见本章后分析题预测)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详见本章后分析题预测)

    【分析题预测5.1】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1)为什么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2)青年人应该如何“扣好品德的扣子” ?

    答案要点:
    (1)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在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品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才智等其他素质的完善和成就,也离不开品德力量的支持。“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摆在第一位的。
    国无德不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
    (2) 青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品德的养成决定了青年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因此品德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品德的养成要做到向上向善,知性合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重在实践,贵在坚持。 向道德模范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持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日积月累的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整个人生打下向好向上的价值基础。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考点狂背19: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9.1法律的含义

    (1) 国家强制性: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但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纪律观念等在保证法律实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物质决定性: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3) 阶级意志性: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统治阶级不仅迫使被统治阶级服从和遵守法律,而且要求统治阶级的成员也遵守法律。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19.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更能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19.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2)法律执行: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
    (3)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司法原则包括: 司法公正;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等
    (4)法律遵守: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考点狂背20: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我国宪法的地位
    ①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③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2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2.1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
    (2)民法商法
    ①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
    ②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3)行政法: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正公开、有效监督等原则
    (4)经济法
    (5)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6)刑法
    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

    20.2.2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1) 诉讼法
    ①刑事诉讼法;
    ②民事诉讼法;
    ③行政诉讼法
    (2)非诉讼程序法
    ①仲裁法;
    ②人民调解法
    狂背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考点狂背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前提)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重点)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依托)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21.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科学立法
    (2)严格执法
    (3)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全民守法

    考点狂背2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2.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22.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22.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22.4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2.5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区别
    ①地位不同
    ②作用方式不同
    ③实现途径不同
    (2)促进
    ①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②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③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考点狂背23:培养法治思维

    23.1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1)在依据上:法治思维主张法大于权;人治思维主张权大于法
    (2)在方式上:法治思维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治思维则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是民主思维;而人治思维是专制思维
    (4)在标准上:两者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23.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 法律至上: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
    (2) 权力制约: 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 公平正义: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4) 权利保障: 包括公民权利的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宪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权利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权利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公民权利保障的最后防线
    (5)正当程序: 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23.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1)判断法律权威性的要素
    ①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③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④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2)维护法律权威的要求
    ①信仰法律;②遵守法律;③服从法律;④维护法律

    考点狂背24: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24.1法律权利的特征

    物质制约性、现实差异性、不可侵犯性、不得滥用性。其中,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

    24.2法律义务的特征

    历史性、现实性、法定性、 可变性

    24.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相关性
    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③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如劳动的权利和义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 平等性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设定上要平等;③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3)互利性
    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实际上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24.4公民的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②表达权; ③民主管理权; ④监督权
    2.人身权利
    ①生命健康权;②人身自由权;③人格尊严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④住宅安全权(住宅不受侵犯权);⑤通信自由权
    3.财产权利
    ①私有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②继承权
    4.社会经济权利
    ①劳动权(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②休息权;③社会保障权;④物质帮助权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教育权等

    24.5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③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抵抗侵略和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的义务;
    ⑥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4.6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补偿性责任
    (2)行政责任:行政处罚、行政处分
    (3)刑事责任:主刑与附加刑

    【分析题预测6.1】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019年6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是实施我国宪法确定的特赦制度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体现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1)为什么国家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相结合?
    (2)特赦令是如何体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答案要点:
    (1) 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国家与社会的治理, 既要发挥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特赦是一项国际通行的刑事政策措施。我国自唐代以来就形成了“盛世赦罪”的历史传统。依据我国宪法和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国家可以对正在服刑的罪犯实行特赦。 特赦令于法有据,是法安天下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特定种类的“有过重大贡献”值得“道德同情”的罪犯进行赦免,也体现了德润人心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依法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互促进,重要一面就是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特赦令的签署,就是良法善治的重要体现。


亲爱的读者:有时间可以点赞评论一下

点赞(0) 打赏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