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此博客运行在jpress系统上,如果你喜欢此博客模板,请加QQ群:1061691290(whimurmur模板/jpress插件),免费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492人浏览 / 0人评论 | 作者:whisper  | 分类: 考研政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标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作者:whisper

链接:http://proprogrammar.com:443/article/122

声明:请尊重原作者的劳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章节总结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外因:西方列强入侵
     (2)内因:清政府加重赋税

    →自然经济解体+农民走上反抗道路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主要过程

    1843 年,创立拜上帝教;
    1851 年 1 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 3 月,定都天京,政权建立;
    1856 年上半年,达到军事全盛;
    1856 年 9 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64 年 7 月,天京被湘军攻破,起义失败。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地位: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目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价:
    进步意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局限性——没有超出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并未付诸实行。

    (2)《资政新篇》

    地位: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原则:发展资本主义
    内容(略)
    评价:
    进步性——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
    局限性——限于当时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也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政治)
    第二,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政治)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思想)
    第四,打击外国侵略势力;(对外)
    第五,鼓舞和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世界)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阶级局限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表现在: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腐败滋长;无法长期保持团结。
    第二,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第三,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教训: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派及其指导思想

     原因:镇压农民起义;加强防务;发展本集团实力;
    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时间: 19 世纪 60-90 年代;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官督商办/资本主义性质);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洋务运动最高成就);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派遣留学生: 1872-1875 四批留美幼童(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民用企业,客观上对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经济)
    第二,开办一批新式学堂,派出留学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文化)
    第三,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社会思想)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第二,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
    第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

    维新派宣传维新的活动

    维新四干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
    (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戊戌维新开端)
    (2)著书立说与介绍外国变法
    (3)“三办”:
    第一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和保国会;
    第二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第三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争论问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评价:
    第一,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二,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
    第三,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进一步传播。

    百日维新

    时间: 1898 年 6 月 11 日-9 月 21 日, 103 天;
    过程(略)
    不足:并没有实施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制
    评价:
    ①积极性: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②局限性: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温和)。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爱国救亡;
    第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主要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守旧势力的反对
    具体体现: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第二,维新派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2)教训:改良道路行不通,必须用革命的手段


亲爱的读者:有时间可以点赞评论一下

点赞(0) 打赏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